古人品鉴山水画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动笔形似,画外有情。”意思是,描绘山水要像真山真水,还要在画外包含真挚的感情。八个字,概括出传统山水画的美学思想。谈理论,往往让人觉得乏味无趣。下面遴选几幅清代画家的作品,从重虚实、求含蓄两个角度,聊聊画家的真情是什么。
《听松》是陈崇光的作品,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很强,他在构图的时候,想到了欣赏者的习惯视角。隐逸题材的山水画何其多,想要突破束缚画出自己的风格,何其难。《听松》有两个视角,前景是欣赏者的视角,远景是画中人的视角。两个视角融合交织后,达到了咫尺天涯的效果。明明没有一览无余,却让人觉得江山无限。
(资料图)
陈崇光 听松
虚实对比,是画家常用的方法。古松远山是实,烟霞弥散是虚;浓墨重笔是实,淡彩渲染是虚。画中的虚实包括用笔用墨两个方面。虚实对比往往和疏密对比一同运用,引发人们的想象力。
由虚实对比,引出了疏密、刚柔、浓淡等各种变化,丰富了山水画的创作技巧。这幅《仿唐寅孤山梅屋》就包含了这些变化。边角式构图结合一江两岸,让画中的空间层次更加清晰。高山峭壁占据画面右侧,色彩由浓转淡,描摹山岩的阴阳肌理。峭壁上的梅花与书屋两侧的梅花上下呼应,让画面构图在奇巧中获得平衡。
整幅画传递出来的意蕴是闲适冷静、淡然平和。这就是山水画中的含蓄美,耐人寻味,回味无穷。直白表达情感固然可以让人在第一时间明白画家意图,不过少了琢磨思考的乐趣。
陈达 仿唐寅孤山梅屋
好的山水画,有一种引人入胜,探幽寻源的诱惑力。这种乐趣,可以在《隔水观山》中找到。画面下方有一道长廊,将红尘俗世与桃源乐土进行分割。整幅画描绘了画家观心的产物。奇幻的山石肌理,结合了卷云皴、解锁皴、牛毛皴等多种皴法,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身处其间,想到了文人墨客对人间仙境的渴望。这种情感,源于对心灵家园的渴望。天地为一家,万人生其中。水岸对面的竹林,那是先贤隐居的地方,虽不能往心向往之。看着似真似幻的山水,会有一种满足感,找到了心灵家园,就不会羁旅漂泊。
戴熙 隔水观山
清代画家在创作中,受清初四王影响,喜欢在山水画中表现出文学修养。虚静之美融合自然之美,很容易寄托含蓄情感。《湖山拥翠》中没有青绿色彩,依然可以感受到翠意。这是接纳自然之后才有的感觉,山水园林人居是那样和谐。
翟继昌 湖山拥翠
去随流水远,归与云相从。无心任玄化,泊然齐始终。诗意美感,纯真之境,毫不矫揉造作。
空灵毓秀的雪山景色你见过吗?董邦达画过一幅《溪山雪霁》,他在画中留下心神,等着欣赏者去慢慢体会。
董邦达 溪山雪霁
看到喜欢的山水画,心中会激荡起阵阵涟漪。产生共鸣,就领悟到画外之情。情景交融,形成了山水画的大境界。
Copyright 2015-2022 海峡商务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