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用四个半小时去聆听一首悠长的作品吗?
【资料图】
你决定走进音乐厅尝试体验这段未知的听觉旅程吗?
4月12日下午2点,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Conrad Prebys音乐厅,著名打击乐大师史蒂芬·席克Steven Schick、长笛演奏家亚历山大·伊索夫Alexander Ishov和钢琴演奏家利亚姆·伍丁Liam Wooding共同演绎了20世纪美国著名偶然音乐作曲家莫顿·费尔德曼Morton Feldman的作品——《献给菲利普·加斯顿》(For Philip Guston,1984)。
虽然已知费尔德曼的这部作品并非是其最极端之作——1983年,作曲家创作了时长超过6小时并且没有间断的《弦乐四重奏II》 (the String Quartet II ),但持续缓慢的速度行进,共计四个半小时的音乐厅聆听体验初试,尤其是由当今世界最著名的打击乐大师Steven Schick领奏,令笔者对这场音乐会充满期待。
史蒂芬·席克Steven Schick
评论家们经常描述费尔德曼的音乐是缓慢而安静的。当作品的第一个音符被奏响,漂浮的旋律即刻创造出一种空寂而神秘氛围,将听众引入未知世界。
表演者在做什么?什么情绪如此缥缈,令人捉摸不定?费尔德曼要说什么?音乐要把听者引向何处?听者与这音乐之间又将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随着音乐的行进,听众的好奇心没有被不断放大或解决,而是跟着它走到潭渊深处,沉静之下有一丝清冷的忧郁。
利亚姆·伍丁Liam Wooding
0
费尔德曼的音乐在听感上是极简的,并以最小的动机进行并列和重复,如同生命原初状态。其结构却是非对称和不均衡的,未经雕琢,怀有一种对瞬息消逝的眷恋。作曲家十分了解乐器的使用,配器上与其说是呼应,不如说是相近音色的拟合。相较于缓慢节律的弱节奏感,旋法的图案更加突出,在演出结束后会给人绕梁三日、难以挥去的印象。这打破了听众之前对打击乐的听觉期待。
这一音响审美在当代音乐作品中并不常见。随着时间的沉淀,我开始将琐事全部抛之脑外,不必要的情感包袱也丢弃罢,逐渐放下一些无谓的想法。当演出进行过半,坐在椅子上的我感到拘束,自行走到观众席侧边的阶梯上席地而坐,继续完成这场仪式般的聆听。再看看其他听众,有的人站着闭目倾听,有的人则直接躺卧在地毯上,似已入梦。这使笔者意识到,这是能够让听众全神贯注于声音,由声音极限挑战表演者和听众的身体极限,从而统一音乐和人的实践。费尔德曼将他的音符灌注了我此刻及之后的生命,而我的联想,亦成为一种洞察。被自身埋藏的隐喻,有如尘垢之下的明镜,在聆听费尔德曼的过程中,渐露其朴素纯净的自然本色。聆听行为,进入“与天地参”的审美之境。
亚历山大·伊索夫Alexander Ishov
这部作品不仅在时间长度上挑战了表演者的身体极限,其节奏、速度和力度的特点又要求表演者之间的默契、呼吸与共。颤音琴、钟琴、钢片琴以难以区分的音色相互跟随闪现,短笛和马林巴多次奏出的对比音色,则将旋律打破,仿佛于境中之静制造“禅机”,令音乐止步,给人顿悟之感。三位艺术家肢体动作谨慎而一以贯之,音响如不规则的树影摇曳,而作品整体又如摆锤有节律地运动前进,整体时间结构完整,具有内在的凝聚力。
费尔德曼的不和谐声音被组织在自然模拟的节奏和简洁的音高安排中,创造出一个维度的抽象空间。教堂的钟声、寺庙的木鱼声、自由落体后弹跳运动的节奏等具象的声音,一一被抽象,自然万籁、世俗喧闹、内心私语……人在声音的世界体验,并“静穆的观照”(宗白华《美学散步》)。听众将相同或相似的声音元素以重复获得漫长的时间感,达到解脱后的澄明,体认生命与时间的本真状态。
《献给菲利普·加斯顿》(For Philip Guston,1984)不仅仅是一场音乐会,而是表演者和观众的一次冥想和修行。这场音乐会让我对音乐会事件本身也有了新的认知。观众走进音乐厅,将自己的生命时间交付给表演者;表演者将自己全部的热忱与过往经验贡献给作曲家的作品;音乐作品在听众的参与中,成为其与作曲家、表演者沟通的媒介,亦是其构建自身独特意义的路径。表演者领着听众进入一个尚不为人知的声音世界。这个世界并非全然由作曲家或表演者创造,它属于人类共同的经验。
莫顿·费尔德曼Morton Feldman
总之,费尔德曼的音乐之美是普遍的,若有似无的对立矛盾,少即是多的功能体现,都与现代主义审美和分析思维方式相契合。而这次音乐会的旅程在“静”中求顿悟,是表演者的“苦行”,亦在每一位听众的参与下达到心性的修持,并将伴随每一位的余生。
(照片均由Robbie Bui提供)
作者:方迪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韩锺恩教授;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学者,研修导师梁雷教授。
Copyright 2015-2022 海峡商务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