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月28日,张勇发布全员信《唯有自我变革,才能开创未来》,宣布阿里启动“1+6+N”组织变革。
就在此消息发布半个月不到的时间里,一场五年来最大的组织变革也在京东内部拉开。
京东零售:
据36氪消息,在4月9日的经营管理会上,京东零售确立了最新的组织架构变革框架:取消事业群制,变为事业部制,原事业群负责人将担任事业部负责人;原事业群统管下的各事业部,将按照细分品类拆分为具体的经营单元,给予品类负责人更多的决策自主权,也包括人事任免等权力;拆分后的经营单元内,将不再区分POP(即第三方商户)和自营,二者全面打通,由统一的品类负责人管理,进一步实现流量“平权”。
京东物流:
据晚点LatePost消息,京东物流正在进行新一轮组织调整:成立供应链、快递、快运、国际业务等四大独立事业部。此前除这四个业务之外,销售、产品、运营等职能也设有独立部门支持业务发展;调整后,上述职能部门将并入四大事业部,它们与业务之间不再需要跨部门沟通,协同效率将得到提升。京东物流还取消了原本按七个大区划分的区域组织模式。未来每个省将成为独立的经营单元,省份负责人将拥有更大的经营决策、管理、人事任免等权利,并直接向总部相关事业部负责人汇报。 然而这一切的发生,并不是京东的突发奇想,而是有迹可循。
早在2019年时,刘强东就已经提出了“BigBoss”管理机制,其核心理念是,将每一个细小业务单元都视为一个经营实体,每一个实体管理者都是一个真正的boss,底层逻辑就是, 让所有的生产力实现“为自己奋斗”。
其实,从这则消息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京东此番作为和阿里都有着共同的目标: 消灭大企业病。
在电商竞争中,我们已经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京东的颓势越来越明显,尽管通过百亿补贴掀起了新一轮的价格战,但仍然没有在和拼多多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可见这不仅仅是外部的问题,京东内部组织同样问题严峻。
而首先体现在的地方就是部门墙,在调整前,京东零售普通员工与CEO的汇报流程为: 事业群-事业部-业务部-商品组-普通员工。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想到戴老师在讲戴氏环销法时小松挖掘机的案例。
当时三一为了与小松争夺市场份额,率先使用了戴氏环销法,而小松为了挽回市场,也想使用相同的办法,奈何下面不能自己决定,需要一步一步的审批:市级——省级——中国总代——东京总部——中国总代——省级——市级——一线员工,可这个时候就算审批通过了又有什么用呢,市场早被三一给抢占了。
意识到“墙”的危害,京东改革后将过去的五级变为了三级: 事业部-细分业务单元-普通员工。
当然,这个拆墙,也不是胡乱拆除,而是根据生产力单元,进行合理的规划配置。
除此之外,京东还开展了新一轮的“去中台化”。
在“大中台、小前台”的组织机制中,作为前台的一线业务更敏捷,更快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台集合整个集团的运营数据能力、产品技术能力,对各前台业务形成强力支撑,又能支持快速创新,打破部门墙,避免资源浪费,从而达到降本增效。
而这样的机制,仅适合企业快速发展的时期,而当增量遇到瓶颈,开始进入存量竞争的时候,中台的劣势就开始显现出来:组织臃肿,效率降低,成为企业发展的负担。
所以,京东在此时及时进行机制改革,无疑是明智之举。
如今,不管是阿里宣布将旗下6大子业务独立,实行CEO负责制,自负盈亏。还是京东选择回归事业部制,压缩组织层级,构建低价战略和零售生态。终极目的都是为了释放组织活力,以更灵活高效的组织方式走上“自运行”之路,重回高增长态势。
虽然组织优化调整,已经成为了不少企业应对竞争的一大“杀手锏”,但是其底层逻辑,还是离不开企业内部的生产力单元,如果忽视生产力单元,采用盲目照搬的方式,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
【时间】2023年5月16-18日(3天2夜)
【地点】中国·深圳
【适合人群】董事长、股东、总经理、人力总监及核心骨干。